• +886 4 2328 2971
  •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0-0_【獎學金說明】中華扶輪獎學金申請、評審及頒發辦法

 

一、獎助對象:就讀於國內各大學研究所在學碩士班及博士班學生。


二、獎學金額:
博士班:每名新台幣
十八萬元。

       碩士班:每名新台幣十三萬五千元。


三、獎助條件:
國內各大學研究所在學青年具備下列條件者,得申請獎助。

 1. 確實需要本筆獎學金支付學費,以協助完成學術研究者。

 2. 在學成績優良,年齡35歲以下。

 3. 非扶輪社員(※含名譽社友/及扶青社員本人)子女及其三等親以內。

 4. 非在職進修者為原則。
  (凡持有公家機關或企業等單位之薪資所得者不予獎助。跟隨教授從事研究計畫,或擔任助教等之所得者,不在此限)
  (※就讀在職進修班或EMBA在職專班者不得申請)

 5. 承諾本筆獎學金不得挪為他用。

 6. 經由各地區扶輪社申請與取得推薦。 (參見全台各地區扶輪社電話

 7. 每一扶輪社以推薦一名學生為原則。 (參見各扶輪社及社友請參閱捐款辦法說明、推薦獎學生之原則

  • 但在8月1日起至11月30日前捐款(含認捐承諾)每超過新台幣二十萬元得增加優先推薦博士班學生乙名,每超過新台幣十五萬元得增加優先推薦碩士班學生乙名,捐款愈多,優先推薦名額愈多。冠名捐款比照上述規定,(唯不受戶籍和就學所在地區之限制)。

 8. 外籍生使用【冠名獎學金】或各地區當年度的【統一捐款】獎勵或【社累積捐款】獎勵。

 9. 就讀國外大學的本國籍學生,使用【冠名獎學金】獎勵。

2024 2025申請icon

 

四、學生申請日期:

  • 申請人於8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填妥申請書一份連同相關證明文件向各地區扶輪社提出申請。如發現重覆申請者,即刻取消其資格

  • 應直接聯繫全台扶輪社電話詢問推薦意願。(查知所屬扶輪地區,請見扶輪地圖,例:台中可查3461、3462地區)

  • 國內扶輪地區分布大致如下──
  • 3461、3462地區台中、彰化、南投
  • 3470地區台南、嘉義、雲林、澎湖
  • 3490地區台北新北、基隆、宜蘭、花蓮
  • 3501、3502地區桃園、新竹、苗栗
  • 3510地區高雄、屏東、台東 
  • 3521、3522、3523地區台北
  • 3481、3482地區台北金門


五、扶輪社推薦日期及報名地點:

  • 各扶輪社請依本辦法第三條第八項規定,於10月31日前完成初審,並具函,以掛號信函郵寄各地區總監辦事處複審。以郵戳為憑,逾期恕不受理。


六、學生申請必備文件:(得獎與否,恕不退件)

      (1)申請書 1份  ※線上填寫後印出
      (2)申請人資歷表及家庭狀況調查表 各1
 
      (3)新學期在學證明文件及前一學年度(全年)成績單 各1份  ※新入學碩一生採大學四年成績單
      (4)近三個月內全戶戶籍謄本正本 1份  ※全戶係指父母、兄弟姊妹、本人 ※戶政事務所申請
      (5)自傳及「對扶輪之認識」文各一篇 各1份  ※A4直式橫書,設標題,請自行立檔書寫
      (6)指導教授簽署之研究計劃及含系所長簽署之推薦書 各1份  ※研究計畫請自行立檔書寫,並取得指導教授簽署 
      (7)扶輪社推薦書 1份  ※或檢附扶輪社推薦公文
      (8)本筆獎學金運用計劃書 1份
      (9)本筆獎學金不得挪為他用承諾書 1份   ※需有學校獎學金承辦單位如生輔組(非系辦)之章戳
    (10)申請資料檢核表 1份   ※需申請人核對與扶輪社承辦人員核對後之簽名
    (11)近一年內二吋大頭照(申請書1張、資歷表1張) 2張  ※一年內彩色、正面大頭照務必清晰
    (12)個人資料提供同意書 1份  

 

 

七、評審及公告:(參見【中華扶輪獎學金評審流程

  • 初 審:由各扶輪社成立初審委員會,審核申請必備文件及家庭訪問。

  • 複 審:由各地區總監辦事處成立複審委員會,就專業及人品等面試複審。

  • 決 審:由基金會召開董監事會議審定得獎人名單並公告之。


八、獎學金之給付:每年一月至六月(參見
中華扶輪獎學金受獎學生須知

  • 一月份:於本基金會所舉辦之中華扶輪獎學金頒獎典禮中統一頒發。

  • 二月份:於獎學生聯誼會大迎新中頒發。

  • 三、四月份逢地區年會時:分寄至各地區總監辦事處,由各地區總監於年會中頒發。

  • 餘均按月寄至各「照顧扶輪社」於例會中頒發。

九、其他:受獎學生領獎期間,若有下列情形,即取消其受獎資格:

  • 違反給獎之任一規定者。

  • 未履行親至照顧社出席例會,經照顧社通知仍未到者。

  • 素行不良,受校方記過等處分者。

  • 有任何妨害扶輪名譽之言行者。

  • 領獎期間已休學、或畢業、及連絡不到者

  • 無故不參加受獎學生聯誼會者(受獎學生有義務參加受獎學生聯誼會)

  • 不幸亡故者。

繼續閱讀
18505次點擊

0-2_【獎學金資訊】2024-2025年度中華扶輪獎學金工作行事曆

24 25Process1

繼續閱讀
6930次點擊

0-3_【獎學金說明】中華扶輪獎學金評審流程

繼續閱讀
5690次點擊

0-4_【獎學生說明】中華扶輪獎學金受獎學生須知

2023年7月19日第十九屆第五次董監事聯席會議修訂通過

■ 獎學金之頒發 ■

1. 頒發時程

  • 碩士班:一月至三月每個月各頒發二萬五千元;四月至六月每個月各頒發二萬元,共十三萬五千元整;

  • 博士班:一至六月每個月頒發三萬元,共十八萬元整。

2. 頒發時間:

  • 一月份:於本基金會舉辦之頒獎典禮中統一頒發。

  • 二月份:於獎學生聯誼會舉辦之迎新活動中頒發。

  • 各地區年會舉辦月:分寄至各地區總監辦事處,由各地區總監於年會中頒發。

  • 餘均按月寄至各「照顧扶輪社」於例會中頒發。

■ 義務之履行  ☆☆☆☆

1. 凡當選之受獎學生,其推薦社即為學生之「照顧扶輪社」,受獎學生應自行留存照顧扶輪社及照顧社友之聯繫方式,經常主動與照顧扶輪社及照顧社友保持密切聯絡。

2. 受獎學生每個月須準時出席「照顧扶輪社」例會一次。

3. 受獎學生須於得獎年度內(五月底前)繳交約800字之「得獎感言」及不限字數「研究進度報告(或研究之心得)」各一份,Email給基金會及所屬照顧扶輪社。

4. 受獎學生須於得獎年度內將學術研究心得於照顧社例會中專題報告一次。

5. 受獎學生畢業後必須將其學術論文及畢業論文,提供一份給基金會。(採紙本平裝即可,郵寄至基金會會址)

6. 受獎學生必須在畢業論文上向照顧扶輪社及本會銘文誌謝。

7. 受獎學生應參加獎學生聯誼會,以促進學術交流。


■ 資格之取消 ■

受獎學生於領獎期間,如有下列情形,即取消其受獎之資格:

1. 違反給獎之任一規定者。

2. 未履行親至照顧社出席例會,經照顧社通知仍未到者。

3. 素行不良受校方記過處分者。

4. 有任何妨害扶輪名譽之言行者。

5. 領獎期間已休學、或畢業、及連絡不到者

6. 無故不參加受獎學生聯誼會者。

7. 不幸亡故者。

繼續閱讀
10475次點擊

0-5_【獎學金資訊】獎學生照顧扶輪社及照顧社友協辦事項

2023年7月19日第十九屆第五次董監事聯席會議修訂通過

一、凡受獎學生之推薦社即為其「照顧扶輪社」。

  「照顧扶輪社」應推選一人為受獎學生之「照顧社友」,期以扶輪精神關懷並培育成為扶輪的接棒人。

二、獎學金之頒發

  • 碩士班:一月至三月每個月各頒發二萬五千元;四至六月每個月各頒發二萬元,共十三萬五千元整;

  • 博士班:一至六月每個月頒發三萬元,共十八萬元整。

  • 一月份:於本基金會舉辦之頒獎典禮中統一頒發。

  • 二月份:於獎學生聯誼會舉辦之迎新活動中頒發。

  • 各地區年會舉辦月:分寄至各地區總監辦事處,由各地區總監於年會中頒發。

  • 餘均按月寄至各「照顧扶輪社」於例會中頒發。

三、受獎獎學生每月至少應參加「照顧扶輪社」的例會一次,參加日期由「照顧扶輪社」和受獎學生磋商擇定之。

四、照顧扶輪社如遇有授證慶典、職業參觀及社會服務等活動時,請儘量安排受獎學生參加。

五、照顧社友請儘量撥冗參加受獎學生聯誼會每月一次之例會,關懷與培育。若有優良表現之受獎學生應給予表揚以資鼓勵。

六、受獎學生在領獎期間如有素行不良、未親至照顧社出席例會,或有任何損害扶輪名譽之言行,以及如休學、畢業、或一個月以上無音訊而聯絡不到者,「照顧扶輪社」應函照本會,停止支付該生之獎學金

繼續閱讀
4095次點擊

06_中華扶輪獎學金申請必備文件

申請必備文件

  1)申請書 1份    (提供表格) 填寫1份,線上填寫後印出
  2)申請人資歷表
1份    (提供表格)
  3)家庭狀況調查表 1份     (提供表格)
  4)新學期在學證明
1份   擇一檢附:(1)新學期在學證明正本;(2)學生證正反兩面影本,並蓋妥新學期之註冊章
  5)前一學年度(全年)成績單 1份   碩士生一年級檢附大學之歷年成績單
  6)近三個月內全戶戶籍謄本正本 1份   全戶戶籍謄本需近三個月內向戶政事務所申請之正本;全戶係指父母、兄弟姊妹、本人
  7)自傳 1份   A4直式橫書,設標題,其他不限格式
  8)「對扶輪之認識」文一篇 1份   A4直式橫書,設標題,其他不限格式
  9)指導教授簽署之研究計劃 1份   研究計畫請自行立檔書寫,書末請研究所指導教授簽署:碩一生尚無研究計畫者,寫學年讀書計畫,請導師或系所長簽名
10)指導教授推薦、系所長簽署之推薦書 1份   (提供表格)。需有指導教授及系主任或所長之簽名(碩一生無指導教授則請系所長推薦)
11)扶輪社推薦書 1份   (提供表格、或檢附扶輪社推薦公文)。此項由推薦扶輪社提供
12)本筆獎學金運用計劃書 1份   (提供表格)
13)本筆獎學金不得挪為他用承諾書 1份   (提供表格)。含學校獎學金承辦行政單位,例如學務處生活輔導組的用印(不接受系所辦公室用印)
14)申請資料檢核表 1份   (提供表格)。本表完成後請隨附申請資料送扶輪社承辦人員確認簽名
15)近一年內二吋大頭照(申請書1張、資歷表1張) 2張   浮貼一年內之二吋彩色大頭照,照片不得汙損   
16)個人資料提供同意書 1份    (提供表格)
       
 
【注意事項】
(a).使用基金會提供之表格,僅接受書寫空間微調,不得自行增加、刪減原內容文字。除了基金會提供之制式表格外,如自傳、對扶輪之認識、研究計畫等需自行立檔書寫。
(b).2024-2025年度申請簡章有調整,不要使用以前年度的申請表格!不要使用以前年度的申請表格!不要使用以前年度的申請表格!
(c).2024-2025年度中華扶輪獎學金之申請簡章及表單有效使用日期至2024年9月30日止。(須以當年度基金會提供之表格申請,即下載前一年度表格使用者請重新謄寫)

 


【相關須知】

1. 中華扶輪獎學金受獎學生須知

2. 獎學生照顧扶輪社及照顧社友協辦事項

3. 查知各扶輪地區,請見【扶輪地圖】、例:台中可查3461、3462地區,亦可十二地區網站查找各扶輪社的通訊資料

  • 查詢所屬扶輪地區對應國內分布大致如下──
    |台中、彰化、南投:3461、3462地區 |台南、嘉義、雲林、澎湖:3470地區 |台北、新北、基隆、宜蘭、花蓮:3490地區 
    |桃園、新竹、苗栗:3501、3502地區 
    |高雄、屏東、台東:3510地區       |台北、金門地區:3481、3482地區
    台北:3521、3522、3523地區

 【如何申請全戶戶籍謄本?】

1.申請戶籍謄本種類:「現戶全戶電子戶籍謄本」(指戶內全部人口之戶籍謄本)。紙本戶籍謄本的工本費為15元。

2.申請方式:

  • 臨櫃申請:本人攜帶身分證至任一戶政事務所申辦。若委託他人代辦,受託人須攜帶身分證、印章、委託人身分證影本和委託書。
  • 線上申請:準備自然人憑證與讀卡機,用電腦進入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選擇電子戶籍謄本申辦作業,依畫面指示完成申請並下載即可。 

 

【學生請假單】

1.注意事項:

  • 請需親簽或電子簽章。
  • 檢附相關證明正本。
  • 知會照顧社並須知情且同意。
  • 請假事由經查不屬實、申請請假時間逾期,將取消該次領獎資格,請假事由經查不屬實、申請請假時間逾期,將取消該次領獎資格,請獎學生勿懷僥倖或輕視之態度。

2.線上請假單下載

繼續閱讀
4467次點擊

2-1_【獎勵說明】傑出 / 特殊人才獎勵辦法

2019年4月3日第十七屆第三次董監事聯席會議決議通過:原「台灣扶輪公益獎」與「特殊人才獎」結合為「傑出 / 特殊人才獎」。其獎勵辦法於2019年5月24日第十七屆第五次董監事聯席會議決議通過。2023-24年度傑出 / 特殊人才獎勵辦法於2023/07/19第十九屆第五次董監事聯席會議通過。


《宗旨》

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本基金會)為獎勵在教育、文化、研究及發明等領域有傑出或特殊表現之人才,以提升教育、文化、道德生活之水準,特設置本獎勵辦法(以下簡稱本獎金)。


獎學金來源

本獎金之來源為台灣全體扶輪社友【統一捐獻】之中華扶輪教育基金。


獎勵對象

本獎金獎勵之對象限定在教育、文化、研究及發明等領域有傑出 / 特殊表現,持有得獎證明及相關證明之人才。本辦法所指傑出 / 特殊之人才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 具中華民國國籍之身份。

二、 在所從事「教育、文化、研究及發明」等領域有傑出或特殊表現,且對國家社會有重要貢獻者。

三、 持有公證單位等足以證明有傑出成就,或特殊表現之相關文件或作品者。

四、 候選人被推薦當年(12月31日前)應未滿50歲。

   如超過50歲,仍然活躍並且繼續貢獻在科技/文化/教育各界的人士,經過推薦並獲得董監事同意者,不在此限。

五、 檢附推薦人依規定格式填具之推薦書,連同傑出表現或得獎證明及其他佐證資料,於規定期限內向本基金會申請者。


獎勵名額

候選人之傑出 / 特殊表現包括教育、文化、研究及發明等四個領域。每一領域以獎勵一名為原則,每年獎勵名額以四名為限。任一領域如無適當人選,得予從缺,或流用於其他領域。


獎勵金額

每名最高金額新台幣壹佰萬元,最低金額新台幣貳拾萬元。由本基金會董監事會核定之。


推薦單位

本獎金之候選人採推薦制。需經由教育部中央研究院文化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等單位首長之推薦。


受理日期

每年選拔一次,其時程表如下:

一、8月1日公告當年度之申請辦法。

二、9月1日至10月31日受理推薦。

三、11月1日至12月15日評審。

四、12月25日公告審查結果。


遴選程序

一、初審:每年11月1日-11月30日。

由本基金會聘請專家學者若干人擔任審議委員會之委員,並邀請其中之一位委員擔任召集人。審議委員就候選人進行中之研究專題之重要性與傑出表現,或所從事領域之特殊表現等綜合評審,提出受獎人之建議名單。

二、複審:每年12月1日-12月15日。

複審由本基金會全體董監事擔任之。委員會根據初審結果,於董監事聯席會議中審議評定作最終之核定。


頒獎及表揚方式

得獎者獲頒獎金及獎座壹座,於本會當年度頒獎典禮中公開表揚。


附則

一、扶輪社員本人及其直系親屬,不得為受獎人。

二、本獎金以每人得獎一次為限。

三、追回條款:
  經遴選獲獎人員,其申請時原提供之文件資料若有虛偽不實,
將撤銷其獲獎資格,並追回領受之獎金及獎座。

 

b2ap3 large icon dlow03

繼續閱讀
4015次點擊

2-2_歷年台灣扶輪公益獎得獎人

姓  名 陳定信 院士

得獎年度 2013-14 第一屆得獎者

推薦單位 國科會

服務單位 1. 台灣大學醫學院特聘講座教授/2. 中央研究院特聘講座

■ 傑出學術研究貢獻:

  陳定信教授在台灣從事肝臟疾病的研究達40年,對國人肝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及預防有極大的貢獻,同時也協助政府推行相關防治,居功厥偉。

  他早期的研究闡明台灣人慢性肝病主要由B型肝炎病毒引起,並證實母兒傳染是重要的傳染途徑,且容易引起肝硬化及肝細胞癌。他並於1980年初開始由分子生物學切入研究肝病,是國內進入分子醫學研究的濫觴。

  有鑑於B型肝炎病毒的為害,他在1980年代初期就參與規劃我國B型肝炎防治計畫,其後繼續協助其執行及評估,該計畫成功的降低國人的慢性B型肝炎感染,不僅降低了我國兒童肝細胞癌的發生,且將此一情況延伸到年輕成人,這是有史以來人類首次用疫苗來防癌,令人振奮。

  1990年初陳教授又證實C型肝炎病毒在國人是僅次於B型肝炎病毒的第二號殺手,同時與同仁積極開發新療法,以干擾素合併雷巴威靈有效的來治療慢性C型肝炎,成果卓著,目前該療法已演變成慢性C型肝炎的標準療法,廣為全球醫界使用。基於陳教授的傲人表現極富公益,獲頒本會第一屆「台灣扶輪公益獎」。


姓  名 馬 徹 副研究員

得獎年度 2013-14 第一屆得獎者

推薦單位 中央研究院

服務單位 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傑出學術研究貢獻: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馬徹實驗室完整解構細菌表面酵素為新型抗生素揭露新曙光。本基金會頒發卓越奉獻獎給中央研究院推薦馬徹博士,乃基於馬博士多年來致力於探討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並且將其研究直接應用於新藥的研發,對人類健康作出貢獻。

  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 解出關鍵細菌細胞表面膜蛋白結構並用其發展針對抗藥性細菌感染的新型抗生素;2. 研究流感病毒表面主要醣蛋白血球凝集素(HA)上醣分子的功能以及其在宿主免疫反應中所扮演的角色,據此可發展出新一代的廣效型流感分子疫苗。此兩項研究成果皆兼具高度原創性及可行性,預期在醫藥科技發展上具有極高的價值。

  有鑑於馬徹博士在膜蛋白結構與功能的探討,並且將其研究直接應用於新藥的研發及醫藥科技發展,用其本身之專業研究來回饋社會深具意義,獲頒本基金會第一屆「台灣扶輪公益獎」得主。


姓  名 沈家寧 副研究員

得獎年度 2014-15 第二屆得獎者

推薦單位 中央研究院

服務單位 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副主任

■ 傑出學術研究貢獻: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沈副研究員長期致力於體細胞重新編程的研究,除揭開體細胞重新編程的關鍵機制,更逐步驗證體細胞重新編程可應用在退化性疾病的治療方法的開發;並利用其在發育生物學與幹細胞的研究經驗,積極參與包括肝癌、肺癌、乳癌、胰臟癌及生殖腺癌的腫瘤幹細胞的合作研究,卓有貢獻。

  胰腺癌是最致命的癌症的一種,沈副研究員帶領他的團隊結合胰腺專一表達突變基因的標定鼠及原位胰臟癌小鼠的方式,建立胰腺癌小鼠模型,用該模型,除了可以誘發胰腺腫瘤的全方位發展,並可逐步監控胰腺瘤變轉化的過程,透過這個系統,沈副研究員除找出了慢性胰臟炎如何誘發胰腺癌的關鍵因子外,並進一步利用這系統與院內同仁合作開發胰臟癌治療藥物與疫苗。

  沈副研究員除治學嚴謹,同時熱心公眾服務,近年來,時常利用研究工作空檔,投入年輕學子的科普教育,推動幹細胞科學教育扎根活動,並促成台灣第一本幹細胞科普書籍的出版,而獲本基金會2014-15年度第二屆「台灣扶輪公益獎」獎勵。


姓  名 鄭文皇 副研究員

得獎年度 2015-16 第三屆得獎者

推薦單位 中央研究院

服務單位 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傑出學術研究貢獻: 

  鄭文皇博士長期以來致力於多媒體研究領域,及在多媒體內容分析、電腦視覺、行動多媒體計算、以及人機互動等相關研究有傑出表現。

  其研究的核心價值,不僅解決多媒體研究領域中長期以來亟待解決而具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即縮短並進一步消除電腦與人類之間所存在的語意鴻溝,在學理上與實務上均有卓越的突破與貢獻除了學理創新性外,鄭博士的研究也受到其他領域之研究學者的重視。例如與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共同合作,應用人類動作識別技術來評量公眾緊急醫療照護系統,也就是評估病人在救護車內到院前的CPR 心肺復甦品質,包括胸部按壓次數、按壓頻率、持續按壓時間、按壓中斷時間、以及相對按壓的深度等心肺復甦品質評量值,及與台北市政府以公益目的合作建置一部稱為「救心巴士(Heart Bus)」的體感急救教育體驗巡迴車,提供民眾即時體驗與學習數種不同的急救技術等,藉由尖端科技提升一般民眾的日常急救知識學習。實屬難得值得肯定。獲選為本基金會2014-15年度第三屆「台灣扶輪公益獎」得主。


姓  名 李文雄 院士

得獎年度 2016-17 第四屆得獎者

推薦單位 中央研究院

服務單位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特聘研究員兼主任

■ 傑出學術研究貢獻: 

  李文雄院士是分子演化學的世界權威,他用數學理論及模型,其利用分子時鐘(Molecular clock),來研究分子演化的速度及生物的演化史並推論演化的機制,使分子時鐘成為演化生物學界的熱門課題。演化是指各種生物隨時間而改變型態、行為、生理及生態的現象,這些改變都需要經過遺傳物質的改變(突變),所以任何演化的現象都是因為遺傳物質的改變而引起的。李院士的研究就是以遺傳學的觀點來研究演化生物學。

  李院士主持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大幅提升該中心的學術水準與國際地位。他的實驗室訓練出65位以上的教授,其中20位在台灣從事教學或研究,其他分布於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其對培育台灣年輕學子在生態與演化方面的教育相當用心,除促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博士學程;為台灣設立學會舉辦國際會議,更設立大學生暑期課程及田野研習營等學術活動。李院士有崇高的學術成就,由深厚的本土感情出發,為台灣的學術奠基並提升國際地位做出貢獻,獲選為本基金會2016-17年度第四屆「台灣扶輪公益獎」得主。


姓  名 楊懷壹 副研究員

得獎年度 2017-18 第五屆得獎者

推薦單位 中央研究院

服務單位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 傑出學術研究貢獻: 

  楊懷壹博士以台灣社區成人居民組成之長期追蹤研究世代,深入闡明B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之自然史,精確評估慢性B型肝炎病患發生肝硬化、肝細胞癌、及肝病死亡的終生風險,創新發現預測慢性B型肝炎進展的血清生物標幟,探索辨明慢性病毒肝炎病患發生慢性肝病的多重風險因子,並且有效建構準確的慢性B型肝炎病患發生末期肝病的長期風險預測模式。

  楊博士戮力提升國內學者的研究能量與促成基因體流行病學的研究風氣與國際合作,同時無償主持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ank),為台灣建立一個提供學者及產業進行國人常見疾病的致病因子與機轉研究的資料檢體庫,有助於改善疾病治療方針與預防策略,促進國人健康。

  楊懷壹博士熱心公益具服務理想,在研究創新上有傑出表現,且其工作對國家社會有重要貢獻,獲選為本基金會2017-18年度第五屆「台灣扶輪公益獎」得主。


姓  名 張典顯 副研究員

得獎年度 2018-19 第六屆得獎者

推薦單位 中央研究院

服務單位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 傑出學術研究貢獻: 

  為守護學術良知並提倡學術倫理教育,啟迪社會善良風氣,張博士在研究教學之暇, 投入研究誠信提升計畫,並引進美國 The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 (ORI) 成立中央 研究院的 ORI,除了針對學術研究倫理進行審查,更進一步強化教育功能並增設諮詢機制。此外,透過由張博士領導設計的教育課程,將可培植有熱忱的研究人員擔任種子教師,萌芽並推展學術研究倫理的永續發展。

  若要形容張博士,僅僅用認真負責、關懷熱心來形容他,是不夠的。張博士對台灣社會的信念與貢獻,透過講學授課、公共參與的方式付出程度,遠遠超越一般人。教育是一種公益、一項大愛,若能經由台灣扶輪公益獎表揚的過程成為表率,更可鼓勵、引領研究教育後進一同為國家社稷擔起重要的責任,因而獲選為本基金會2018-19年度第六屆「台灣扶輪公益獎」得主。

繼續閱讀
4292次點擊

2-3_歷年傑出/特殊人才獎得獎人

姓  名 曹昱 博士

得獎年度 2019-2020年度得獎者

推薦單位 中央研究院

服務單位 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傑出學術研究貢獻:

  曹昱博士近年研究題目為跨訊號處理及生醫領域,結合最先進的人工智慧算法開發語音溝通輔具,至今成果卓著,已發表超過170篇重要國際期刊及研討會論文,基於論文結果並獲得多項國內外重要獎項,如在兩年內獲得4項國家新創獎、中央研究院Career Development Award及國際APSIPA協會Distinguished Lecturer Award,研究成果亦獲得國內多家媒體報導。此外,曹昱博士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於多個國際訊號處理研討會議提供Tutorials,並且擔任多項國際學術會議的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成績深受國內外相關領域學者肯定。

曹昱博士的研究方向需要結合跨領域(電機、醫學、機器學習、聲學物理)知識,是國內目前極力推廣的的方向,且研究題目在國內以及國際學術界均能引起深度討論及高度關注;基於開發出的語音溝通輔具提供語音溝通障礙的學生們一個很好的篩檢、輔助工具,能夠有效提升語音溝通障礙或是學習障礙同學們的學習效能。另外與調查局的合作計畫,更將語音科技應用於打擊毒品罪犯,對社會產生實質貢獻。


姓  名 曾道雄 教授

得獎年度 2020-2021年度得獎者

推薦單位 文化部

職  稱 聲樂家、歌劇導演

■ 傑出貢獻:

  曾道雄教授,受譽為「台灣歌劇教父」,音樂跨域結合東西文史,從事編劇、作曲、演出、講學,獻身音樂教育四十餘年,愛護學子、為公利他,培訓無數音樂人才。2011 年榮獲國家文藝獎,為我國著名的男中音,其演出及教學足跡遍及台灣、亞洲、歐美各地;曾赴法國音樂院、英國劍橋、里茲及比利時魯汶等大學講學,成績斐然。關心青少年音樂教育,義務為受刑戒護的少年犯教導音樂課,退休後,持續到各縣市的國高中,指導學生演歌劇。八秩高齡,仍戮力教演製作鉅型歌劇,為千百位青年音樂家與舞台藝術家,創造演出機會。

親自從事編劇與作曲,為台灣累積具社會關懷的歌劇作品。以自己的語言創作中文歌劇,結合台灣在地生活經驗與社會議題創作,推廣青少年的歌劇教育。台灣及東南亞首演的世界歌劇名著,超過三十餘齣出自曾道雄教授之手。


姓  名 黃彥棕 博士

得獎年度 2020-2021年度得獎者

推薦單位 中央研究院

服務單位 中央研究院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 傑出學術研究貢獻:

  黃博士為我國獨特的跨領域人才,他2003年畢業於台大醫學系,2005年赴美深造,於哈佛大學先後取得公衛、生物統計碩士,以及流行病學及生物統計博士,其專業橫跨生物醫學、公共衛生、流行病學及統計學。

自2016年加入中央研究院至今,黃彥棕博士共發表了44篇國際期刊論文,許多發表於Biometrics, Annals of Applied Statistics, Statistics in Medicine, Epidemiology, Neuro-Oncology 等頂尖期刊,其中有20篇擔任主要作者(第一或通訊作者),5篇為單一作者論文,研究產出質量兼備。黃博士的研究包括了統計方法學研究及生物醫學的應用,而其方法學研究側重因果推論(因果中介模型、工具變量分析、充分組成因子模型)及統計基因體學。


姓  名 修丕承 博士

得獎年度 2021-2022年度得獎者

推薦單位 中央研究院

服務單位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 傑出學術研究貢獻:

  修博士帶領研究團隊投入「間歇性智慧物聯網系統 (iAloT)」研究,使物聯網裝置可靠環境中的電源永續運行深度學習模型。此研究議題在促進邊緣智能創新發展的同時,兼顧對於環境永續的關懷,深具前瞻性與公益性。

  修博士任職中研院十二年期間,發表逾80篇學術論文於嵌入式系統領域最受重視的國際期刊與會議,其中主要著作近三年連續被提名IEEE/ACM CODES+ISSS最佳論文獎,並於2020年獲獎,足見其研究成果質量兼備。此外,其研究成果也獲得多個學術與文教機構頒發獎項,如「2019年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年輕學者創新獎」、「2019年潘文淵文教基金會考察研究獎」及「2015徐有庠紀念基金會科技論文獎」等。

  修博士對台灣資訊人才培育有重要貢獻,修博士對台灣資訊人才培育有重要貢獻,目前亦是台灣大學與暨南大學合聘教授。 長期培養博士後研究員進入大專院校擔任教、研究助理及學生至產業界從事研發工作抑或攻讀國內外名校碩博士學位。亮眼的學術成果亦吸引國外名校畢業之外籍博士加入其研究團隊。修博士多次獲得「中華民國資訊學會最佳碩 / 博士論文指導獎」。整體來說,修博士研究兼具科技創新與環境永續、其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舞台已具 能見度、不僅培育國內資訊人才,亦吸引國外人才來台從事研究工作。


姓  名 廖瓊枝 藝師

得獎年度 2022-2023年度得獎者

推薦單位 文化部

服務單位 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

■ 傑出貢獻:

  廖瓊枝老師自幼生活貧困,年少失親而進入金樂社歌仔戲團,在艱困的人生走出一片天地,開展傳統戲曲獨特的風格,獲獎無數,更以其細膩的身段與優美的唱腔,被譽為「臺灣第一苦旦」、「東方最美的詠歎調」美名。

  廖老師多年來堅持傳統歌仔戲的演出風格,深耕歌仔戲人才培育與舞臺培力,致力於演出、傳承與推廣工作,在獲得「國家文藝獎」後,有鑑於歌仔戲面臨著人才凋零及觀眾流失的宿命,成立「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以保存歌仔戲表演藝術,推廣戲曲,培養人才,提昇歌仔戲表演藝術水準為宗旨,致力於傳統藝術的永續發展。

  廖瓊枝老師長期推動傳統戲曲傳承不遺餘力,獲選為國家「重要傳統藝術歌仔戲類文化資產保存者」,並榮獲總統親頒「二等景星勳章」、第二屆國家文藝獎等等殊榮,實為文化藝術界傑出典範。廖老師一生對傳統戲曲努力不懈,對於提升藝術、文化傳承貢獻卓著,特此推薦。


姓  名 陳韻如 博士

得獎年度 2022-2023年度得獎者

推薦單位 中央研究院

服務單位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 傑出貢獻:

  陳韻如博士於2007年受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延攬擔任助研究員乙職,因表現優異於2014年升等為長聘副研究員,2021年升等為研究員。迄今已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JBC, SMALL, FASEB...等國際重要期刊發表40餘篇論文,其中大多是她作為通訊作者的發表。陳博士是一位跨領域的人才,其專業領域是化學領域中的蛋白質摺疊,延伸到生物醫學的研究並進入轉譯醫學領域。陳博士的研究方向在於了解蛋白質摺疊機制與錯誤摺疊所產生的疾病,尤其是神經退化疾病。

  基於陳博士的研究成果,她榮獲國內外十多項獎項,如指標性的台灣女科學家新秀獎、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獎、有庠科技論文獎,李天德青年醫藥科技獎、救國團青年獎章以及兩項國際獎項,第三世界科學院的年輕學者及阿茲海默症大會的年輕學者獎。

  陳博士長久以來的研究著重於蛋白質摺疊機制與錯誤摺疊所產生的神經退化疾病。陳博士運用化學小分子及奈米金粒子針對阿茲海默症中的蛋白開發抑制錯誤摺疊的方式及診斷。這些研究成果不但提供人們對阿茲海默症蛋白質錯誤摺疊機制的了解,更可發展出在未來診斷及治療上的相關應用。

  陳博士的研究也探討致命的罕見疾病如肌肉萎縮症中的TDP-43蛋白及雙胜肽重複序列蛋白質之錯誤摺疊機制,並研發出能專一辨認TDP-43球狀寡聚體的抗體。由於TDP-43在阿茲海默症中也扮演著關鍵角色,呼應了此抗體在多種疾病中可能的應用價值。

姓  名 孫翠鳳 藝師

得獎年度 2023-2024年度得獎者

推薦單位 文化部

服務單位 明華園戲劇團總團

■ 傑出貢獻:

  孫翠鳳女士是台灣知名的歌仔戲藝師,明華園戲劇總團的當家台柱,允文允武、亦生亦旦,跨足影視、傳統及現代舞台、唱片多領域。為首位獲頒十大傑出青年的歌仔戲演員。

  孫藝師將歌仔戲視為終身志業。26歲的她毅然踏入歌仔戲舞臺,用加倍的努力和勇敢的精神投身其中。她認真學習並掌握了傳統歌仔戲中的各種角色類型,包括「生、旦、淨、醜」,並且在拜師學藝後,仍然持續不斷地自我精進,打磨自己的表演技巧。她的表演不受限於特定的角色類型,演出層次豐富,角色栩栩如生,因此被譽為「臺灣傳統戲劇無敵小生」。此外,她在 2008-2012年期間曾獲聘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並榮獲眾多重要獎項包括「2022新北文化獎」、「2020教育部第七屆藝術教育貢獻獎」、「第十六屆紐約美華協會亞洲最傑出藝人金獎」以及「第三十四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等。

  在繁重的演出工作之餘,孫藝師全心投入人才培育。不僅傳授表演技藝,更重視品德教育,將青年演員鍛練成為「德藝雙全」,優異的成績表現受到肯定。尤其在文化部轄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傳藝接班人—駐團演訓計劃」中,更是扮演劇團重要的導師角色,讓歌仔戲人才得以承先啟後站上舞台發光發亮。

  孫藝師的藝術生涯已經超過40年,演出超過5000場,進行超過1000場演講推廣和社會公益活動,舉辦超過500場藝術體驗和教學課程。她走遍臺灣的368個鄉鎮,將歌仔戲帶到臺灣的大城市和小鄉村、從小學到大學、企業和社團、醫院、監獄、弱勢群體、偏遠離島,一步一腳印,讓歌仔戲在臺灣開花結果。


姓  名 謝佳龍 博士

得獎年度 2023-2024年度得獎者

推薦單位 中央研究院

服務單位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

■ 傑出貢獻:

  謝佳龍博士於 2002 年在國立清華大學電機系獲得學士學位、2004年在國立台灣大學光電所獲得碩士學位,隨即於軍中義務役服務,於 2006年前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電機系攻讀博士。在Demetri Psaltis教授的指導下,研究奈米尺度的非線性光學,以及該現象生物影像的應用。

  謝博士於2011年在加州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曾以交換博士生的身份,在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光學實驗室進行訪問研究。博士畢業後,他以博士後研究學者的身份,進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光學科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Light)進行關於干涉式散射顯微術的研究,導師為Vahid Sandoghdar教授,在德國這段期間,他開始單粒子追蹤技術的開發,並且體認到該技術於生物研究之潛力。

  2012年底,他加入台灣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成立了奈米生物光學實驗室,開始進行先進的跨領域生物物理的獨立研究,並於2019年獲得升等,成為長聘研究人員。

  謝博士以其卓越的科學成就和研究潛力獲得了多個著名獎項,包括第20屆有庠科技論文獎(2022年)、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21年)、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年輕學者創新獎(2020年),以及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2019年)。他也經常受邀於指標性國際會議中分享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國際的肯定。謝博士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活動,包括與美國生物物理學會、韓國物理學會共同籌辦國際學術活動,以及擔任國際研究計畫和論文之審查。在國內,謝博士定期籌辦研討會,邀請國際知名學者訪台,促進跨領域研究,讓台灣年輕學子能夠在一流的研究環境之學習成長。

  謝博士未來將持續投入跨領域基礎科學研究,透過先進光學顯微術提供的獨特機會,回答重要生物問題,並且積極關注基礎科學研究在生醫應用科技發展之契機。

繼續閱讀
4182次點擊

3-1_歷年特殊人才獎得獎人

姓  名 許哲誠

得獎年度 2003-04年度  特殊人才獎得獎者

考取學校 奧地利國立音樂學院

  從小雙眼失明,但是憑著毅力學習鋼琴,參加比賽常常獲得首獎的視障生許哲誠,獲得機會即將進入奧地利就讀音樂進修音樂演奏文憑,由於家境清寒,雖然獲得慈善團體的部份幫助,但仍難以為繼。感佩這位從小就開始學習音樂,之後陸續獲得全市音樂比賽、全省音樂比賽第一名,國際身心障礙青年音樂家首獎等,被喻為天才鋼琴家的音樂家想要到奧地利進修待援,特別頒發本基金會特殊人才獎學金予與支持贊助。


姓  名 沈芯菱 同學

得獎年度 2014-15年度  特殊人才獎得獎者

就讀學校 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班

  出身貧困,半工半讀,投入公益出身貧困,半工半讀,投入公益十數年,獨力支出500 多萬元,未接受捐款和贊助。《商業週刊》喻為「台灣版的諾貝爾和平獎」,時代雜誌稱其「天堂掉落凡間的天使」。兩度獲總統教育獎、全國傑出青年獎章、台灣十大傑出青年等多項肯定,獲選為「台灣百年代表人物」,被《世界年鑑》、《台灣名人錄》及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布之高中、國中、國小,共十本教科書列為青年典範,成為必修教材。令人感佩,值得獎勵。


姓  名 張輝誠 老師

得獎年度 2016-17年度  特殊人才獎得獎者

服務單位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教師

  張輝誠老師站在打破傳統制式教育最前線,是臺灣教育圈「隨時開放教室」第一人,除組建臉書「學思達教學社群」,吸引全臺超過兩萬名老師、家長、學生、學者進行專業教學討論;又於誠致教育基金會的支持下建立「學思達教學法分享平台」,打破校際藩籬,共享教學講義,且不辭勞苦地至全臺各地分享學思達教學法。此外,其文學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教學成就曾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金質獎,成就斐然。

繼續閱讀
4059次點擊
宏揚扶輪 為國育才
財團法人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
403台中市大隆路20號5樓之1
MAIL: cref@ms29.hinet.net
TEL: 04-23282971
FAX: 04-23282972